匠愛故事館
首頁 / 匠愛故事館
匠愛故事
孔牧師的母親區勤崧女士,出生於中日戰爭、長大於國共內戰、成長於大躍進年代,因大饑荒並區女仕懷孕,丈夫先偷渡到香港,生產後區女仕手抱著6個月大的嬰孩,滿懷希望到香港與丈夫團聚,但到步後才發現丈夫在前一天工作時,被電死了⋯⋯,突然來的惡耗,使得母子兩頓失依靠;當時的社會沒有任何的福利補助、她也無法帶著嬰孩上班,只好咬緊牙關,苦苦把孩子帶大,若干年後再婚,生下了孔牧師。
深受母親的故事所影響,孔牧師一直在想:『一個意外臨到就足以摧毀人的一生,今天的社會中仍有不少「被動式的落難者」,如這人沒有補助,又無法到職場工作,面對這不完美的人生,有否完美演繹的方法?』
...匠愛家園就是如此的誕生了!
完美的演繹不完美的人生
今天的社會型態設計是從工業革命而來,企業追求利益最⼤化,就必然競爭與淘汰,然⽽這樣的社會型態就如同一條單行道,在競爭中被淘汰出來的人是不會被回收的,這是一個對身心障礙者、失依者、病患⋯⋯不友善的環境,我稱他們為「被動式落難者」!他們被淘汰往往基於外在條件,最終無法重回市場,只能被消極的安置收容,直到一切停止⋯⋯。
孔牧師:「我不是因為學術研究才接觸社會低層⼈⼠,⽽是因為我人⽣的經歷;我母親的遭遇、父親年老時患上了帕金森氏症、甚至家庭成員吸毒⋯⋯我相信這社會有很多「被動式的落落難者」,人們盼望的不是單一種類的安置收容,⽽是⼀個結合愛、生活與⼯作的多元生態圈。